今天,在防城港市簕山古渔村,全村村民隆重集会,庆祝本村三百年历史上第一次考出了一个清华大学生!
考上清华大学,在当今社会,这可不是一件小事。半个月前,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村。村民们互相通告:今年本村出了一个“状元”,要大搞一个仪式,要大搞一场酒席,请通知自己在家的或者在外的亲属,到时候一定要回来参加,有人出人,有力出力,一定要把这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,让世人刮目相看,为簕山人民争光。
簕山村可不简单,风水大师批之为“螃蟹地”,历史上,既出秀才,也出武将。尤其是搞新农村开发的这几年,村民们的农家乐红红火火,宾馆饭店纷纷开起来,车辕林、古村落,沙虫文蛤等诸多元素,吸引了不少的游客,簕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。富裕起来的簕山人,在笑脸迎客的背后,总给人留下淡淡的忧伤——文化底蕴的瓶颈函待突破,簕山迫切需要一个可持续持发展的亮点和保证!
天佑簕山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上天终于给我们送来了这个幸运儿,他的名字叫做李香霏,爸爸是地道的簕山人,叫李心爱。李香霏随父母在瑞博国际娱乐贵港长大,后来在瑞博国际娱乐手机版三中读高中,去年已经考上了厦门大学,因为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可挖,就继续复读一年,今年,终于以理科667的高分,被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系录取,圆了他自己的清华梦,也圆了全村人的“状元”梦!
今天,2017年8月13日,簕山人终于盼来了自己喜庆的节日。在村大门口,大红标语高高挂,收停车费的两位大叔,今天也特别骄傲特别霸气地告诉每一位进村的游客:今天我们村办喜事!你们真幸运,能够一起见证我们村出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!
当村民们、游客们都沉浸在喜悦的觥筹交错之中时,我静静地拿着相机,来到了本村第一个清华生的家里,仔细地观察,希望能够找到这家人考出一个清华大学生的证据,哪怕是“风水”方面的证据,任何的蛛丝马迹,我也不想放过。短暂的考证,只知道清华生的爷爷在村里生活还算富裕,起了一幢别墅,开了一家小旅馆,生意很好,经常爆满。登上“状元”家的楼顶,极目远眺,簕山尽收眼底。在这个阁楼上读书,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!
香霏的妈妈告诉我,我这孩子啊,可真苦,从小就开始不断地看书、做习题,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,比跟父母的都多得多,自己给自己压力,才走到今天。平时很少回簕山,对于簕山的印象,只能从父母的描述中慢慢体会。伟大的人物,往往来源于平凡的家庭。家庭教育给予香霏的,就是不断地拼搏,不断地超越自己。香霏说,他的圈子,周围都是学霸。就像这次吧,他的贵港同学张芝德,这次也考上了北京大学,两位哥们互相鼓励,一路走来,这次小张专门从贵港过来,陪着香霏一起在村里搞这个活动,感觉收获还不少。
明清时期,簕山曾经出了一个叫做“李琼新”的秀才。当时的簕山人,感觉那已经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。簕山也曾经为此而掀起一股读书潮,年轻人努力拼搏,考取功名,一展才华,光宗耀祖,簕山的历史,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。秀才去世后,就葬在后山那颗最大的松柏树下,后人们都叫那地方叫做“状元坟”。每逢清明春节,全村公祭。簕山人的心里,都静静地流淌着一个“状元”。现在,当游客进入我们的古堡,那些古老斑驳的墙上,历史上出的名人,都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记载。他们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自己奋斗的历程。在我们簕山人的最老最老的那个祖公厅,我逗趣地跟香霏父母说,我们这个祖公厅,从建立以来,从来就没有进过清华和北大那么高级的大人物。今天,一次性同时进了两位清华和北大的大学生,壮哉,簕山,壮哉,簕山李氏!
“状元宴”在大家的祝贺声中慢慢进入高潮。
人群逐渐散去,簕山又回复了片刻的宁静。今年已经九十多岁,村里最年长、辈份最高的我的八叔公,指着远方,对我说,每当潮水退去,村前面的海滩,就会露出大片的礁石,很像一个伺机觅食的大螃蟹。蟹的左右两臂向外延伸,预示簕山是块宝地,食物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现在是新时代了,食物不缺,什么都不缺,唯一的心愿,就是想看着这帮年轻一代,一代更比一代强,今天是清华北大,明天就是漂洋过海,为国争光的国家栋梁。簕山的人才,源源不尽,就象村前的海浪一样,必将超越今天,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!
2017,请记住簕山!
2018,请继续关注簕山!
[此帖于 2017-08-14 16:37 被 NJ三叔 编辑]
|